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7月21日,新华社刊发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意大利奢侈运动鞋制造商Golden Goose周二确认,已决定推迟计划中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加强基础研究有何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海燕称,基础研究不仅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基础,还推动了新兴学科的发展,拓展了科学研究的边界,为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尽管基础研究具有长远性和不确定性,短期内可能无法呈现显著的经济回报,但从长远来看,它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基础研究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基础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还能确保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此外,基础研究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加强基础研究不仅是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履行国际责任的重要举措。
为何提出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王海燕表示,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往往涉及未知领域和复杂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然而,这类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往往能够带来颠覆性创新和重大科学发现,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通过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可以突破现有科学技术的瓶颈,获取重大创新。例如,过去几十年的科学发现,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量子力学的发展等,都是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的成果。
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基础研究可以使一个国家在关键技术和新兴领域中保持领先优势。一方面,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鼓励他们探索未知领域,挑战科学前沿,提升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避免科研工作的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提升科研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不仅涵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个方面,还涉及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方向,可以全面推进生命科学的发展,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科研队伍素质、形成多样化研究方向的重要手段。
高价值、高风险基础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王海燕说,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涉及科学技术的前沿和未知领域,涵盖多个方面。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探索宇宙起源、暗物质和暗能量、引力波等基础问题都是典型代表。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研究基因编辑技术、新型疫苗开发、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理等,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
此外,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开发新型超导材料、高效能量存储材料、新型催化剂等股票配资资讯,能够为能源、环境和工业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在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等前沿研究同样具有高风险和高价值。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前沿发展,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手段。然而,它们也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伦理和安全风险,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政策支持,促进这些领域健康发展。